历史:为发挥研究学科优势,推动研究所应用科技研究和发展,增强研究所科技服务能力,2003年6月研究所成立了“防灾减灾工程技术研究院”(简称工程院),是研究所科技开发与生产机构。2016年配合地震业务体制改革,工程院更名为“防震减灾技术研究中心”。2019年研究所科技体制改革中,调整内设机构,设立“防灾减灾工程技术中心”,统筹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管理服务。
定位:防灾减灾工程技术中心是研究所内设科技支撑机构,受研究所直接领导,无独立法人资质。防灾减灾工程技术中心基于研究所在地震学、地震地质学、地震工程学方面的研究成果,承担面向经济和社会的防灾减灾技术推广、成果转移转化、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,统筹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管理服务。
职责:
1.基于研究所在地球物理学、地震学、地震地质学、地磁学和地震工程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,开展防灾减灾工程技术集成与创新研发。
2.开展面向经济和社会的防灾减灾工程技术推广与应用,实现研究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,承担重大工程地震安全、活动断层探测、地球物理勘测、地震监测与预警、工程结构动力分析等领域的技术咨询、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科技服务项目。
3.按照要求统筹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有关管理与支撑服务工作。包括项目招投标、项目合同档案管理、项目执行管理、项目经费使用管理、项目质量保障体系建设、应用市场开拓、其它项目相关的商务运营服务等。
科技服务主要领域:防灾减灾工程技术中心科技服务主要领域,包括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、工程场地多方案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、地震小区划、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、理论地震动模拟、结构地震动力反应分析、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价、地震巨灾模型构建、城市活动断层探测、断裂地震:π云兰、管道工程抗断分析、工程地球物理勘测、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、岩土工程测试等。
技术中心主任:
潘 华:研究员、博士,国家一级注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
电话:010-68729364,E-Mail:panhua.mail@163.com
技术中心成员:
吕红山(副主任):副研究员、博士,国家一级注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
俞瑞芳(副主任):研究员、博士,国家一级注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
闫秀杰:高级工程师
李金臣:高级工程师,国家一级注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
李昌珑:副研究员,博士
肖亮:助理研究员,博士
(更新时间:2021年4月)